白蟻別名“天蝦”堪稱全營養(yǎng)食品
每年四五月間,正是白蟻在我國從南至北分飛為害的季節(jié)。所謂“分飛”,是指白蟻群體發(fā)展到成蟲階段,巢群內(nèi)出現(xiàn)有翅成蟲,在氣象條件適合時,會紛紛從巢內(nèi)飛出,進行交配,從而建立新巢群的一種繁殖習性。
堪稱“世界性美食”
這種世界性的害蟲是人類大敵,廣東人稱之“冇牙老虎”,連成語也有“千里之堤潰于蟻穴”之說。然而,白蟻還有個別名叫“天蝦”,更是一種世界性美食昆蟲,具有極高的食用價值。這一點倒是鮮為人知。
我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制作白蟻入美食的國家。據(jù)《宋朝事實類苑》記載:嶺南一帶,每年夏季雷雨前,有翅型白蟻就會傾巢而出。晚間,人們在河邊燃起火把,飛蟻紛紛撲入水中火光倒影里,用竹篩把它一一撈起洗凈,以“豚(豬)肉參之為鮮(醬)”,號稱“天蝦鮮”,味道妙不可言。
無獨有偶,菲律賓人也吃白蟻,而且還會誘集和飼養(yǎng)白蟻用來食用。他們將蔗渣、木頭等白蟻喜食的餌料,埋在樹下,把林中的白蟻誘集起來,再喂養(yǎng)一段時間,白蟻便長得又肥又白,一個個好似“肥仔米”,用來加工磨成粉,上市出售。人們用白蟻粉做湯,味道極為鮮美。有一種說法,習慣吃白蟻的地區(qū),人均壽命都比較長。
有“美食昆蟲之邦”美稱的北美墨西哥,每年5-6月白蟻分飛時,人們也會打起火把,引飛蟻出洞。他們會用棕櫚葉將白蟻拍打在地,然后一一收集,用開水殺死曬干,貯存?zhèn)溆。吃時可以油炸做下酒菜,也可以碾成粉末,制做成誘人的醬料,涂在玉米餅上……
在非洲大陸,吃白蟻現(xiàn)象就更加普遍。每年雨季,幾乎都是全家出動,利用白蟻的趨光習性,在戶外點燈誘捕,或?qū)⒁慌棼}水放置在燈光之下,坐等飛蟻自投羅網(wǎng),收獲也頗為可觀。若遇大量飛蟻成群結隊飛出,人們干脆在燈光下架起熱油鍋,坐等飛蟻頃刻變成香味四溢的美食。
富含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
白蟻之所以令世人如此垂青,主要是它含有豐富的營養(yǎng)物質(zhì)。綜合有關科學家的研究發(fā)現(xiàn):白蟻含蛋白質(zhì)和氨基酸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礦物質(zhì)以及大量微量元素,堪稱人類的“全營養(yǎng)食品”。
白蟻所含蛋白質(zhì)甚至是牛肉的四五倍,且都是由人體必需的各種氨基酸組成。白蟻脂肪比雞、豬、牛的脂肪質(zhì)更優(yōu),甚至接近深海魚油的脂肪,主要由高度不飽和脂肪酸及二十二碳六烯酸(DHA)和二十碳五烯酸(EPA)等組成。碳水化合物則包括單糖、多糖和醇糖等。因此有研究報告稱,白蟻是治療肺癌的靈丹妙藥。
當今世界,人口急劇增長,自然災害頻頻,人類食品匱乏,特別是蛋白質(zhì)來源嚴重不足,人類面臨營養(yǎng)不良乃至饑餓威脅。開發(fā)和普及昆蟲食品功德無量,且意義深遠。若將與人類爭奪食物等重要資源的害蟲,開發(fā)成人類廉價蛋白質(zhì)來源,從而改善人類營養(yǎng)結構,增加蛋白質(zhì)的攝入量,則更具重大現(xiàn)實意義。
另外,人類為了消滅白蟻等害蟲,每年使用大量殺蟲劑,既花錢,又污染環(huán)境。不妨將害蟲防治同昆蟲食品開發(fā)與普及有機結合起來,將它們捕獲、誘集、飼養(yǎng)并加工制成美味佳肴,既治了害蟲,又少用或不用殺蟲藥劑,還能變害為寶。